“落沪海归”正处于干事创业黄金年龄,上海近五年引进留学回国人员数量超过上一个五年的两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不断完善海外人才引进管理服务体系,引进海外人才数量大幅增加,近五年沪上引进的留学回国人员是上个五年的两倍多。目前来沪工作和创业的留学人员已达15万余人,留学人员在沪创办企业5000余家,注册资金超过7.8亿美元。2017年本市引进留学人员9443人,同比增长32%。

来自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最新数据表明,五年来,上海人才结构持续优化,人才素质不断提升。从“人才金字塔”顶尖看起——上海现有1145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957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上海“千人计划”;3376名优秀留学人员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纵观整个人才队伍,尤其是留学人员队伍,市人社局总结出四个特点:层次高、年龄轻、结构优、发挥作用明显。

从学历层次来看,2017年引进的留学人员中,93%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其中博士研究生占6%、硕士研究生占87%、本科学历占7%。总体学历层次较高,留学人员在国外学习生活的经历培养了他们熟悉国际语言、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的特点和优势。

留学回国人员平均年龄为27岁,其中20-29岁年龄段占87%,30-39岁年龄段占12%,累计占比99%,他们正处于人生干事创业的黄金年龄。吸引年轻留学人员落户,客观上也有助于改善上海户籍人口的年龄结构。

从行业类别看,留学人员在第三产业工作的人数占总人数的92%,主要集中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六个行业。传统产业比例减少、现代服务业比例增加的特点,与上海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相一致。

当他们选择上海,他们选择的是什么?以下是两位“海归”的口述实录。

中国更有机会实现新技术“换道超车”

讲述人:上海科技大学引进的“青年千人”寇煦丰

2009年,我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博士学位,原本计划毕业之后先在美国工作几年,有了一定工作经验再回国。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2010年后国家加大了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的力度,新设立的“青年千人”计划对我们有很大的吸引力。我所研究的集成电路领域正处在“后摩尔时代”的十字路口,比起产业体系相对成熟的美国,国内发展机遇更多,一些新技术有机会“换道超车”。

2014年,我回国探亲,无意中了解到上海科技大学,学校“立志成才,报国裕民”的办学理念和优质的科研平台吸引了我。2016年2月,我加入上海科技大学,全身心投入教学和科研。得益于学校地处张江高科技产业园与科创中心标杆区域的独特优势,我也有幸参与服务国家战略。受惠于上海市和学校的一系列人才政策,我和妻子、孩子在最短时间内落户上海,一家人住在学校提供的三居室教授公寓,充分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

两年来,我们建起一支年轻的研究团队,开展基于拓扑量子材料和新型多功能器件的研究。2017年7月,我的团队参与制备高质量磁性拓扑绝缘体-超导异质结器件,捕捉到马约拉纳费米子,解决了困扰物理学界80年的难题,也为拓扑量子计算机的实现提供了新思路。这项工作于当年7月经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之后,在学术界迅速引起强烈反响。

上海不唱高调、务实细腻的风格符合我的追求

讲述人:上海依图科技联合创始人、CEO朱珑

我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统计学博士,师从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弟子艾伦·尤尔(Alan Yuille)教授,从事计算机视觉的统计建模和人工智能的研究,之后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在深度学习鼻祖杨立昆(Yann Lecun)所在的纽约大学库朗(Courant)数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2012年在上海成立公司,致力于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与行业应用相结合。2017年5月,公司得到3.8亿元C轮融资。现在,我们的人脸识别技术已达到百亿分之一的误报下超过90%的识别率。

2008年、2009年前后,我觉得计算机科学或者说人工智能学科的研究主体从高校和研究机构更多向工业界转移,做研究不再是一两个人单打独斗,而是越来越依赖于大的工程平台。我们得找一家能够继续开展研究的机构——不是学术机构,也不是大公司——大公司会有很多局限,他们更多考虑公司宏观战略,研究者个人对科学或理论的探索需求不能够充分表达。所以我选择了创业,创业更多是因为对这个方向的热爱和好奇,它是科学研究的另一种探索方式。

人工智能创业需要安安静静搞研究的人才,上海不唱高调、务实细腻的城市风格能孕育这样的人才。上海能提供细腻务实的创业创新环境,还有很多特殊的优势,比如每天产生的数据多,这是大数据的前提;服务体系完善,上海人心细且有服务意识,很有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的特质。

来源:文汇 作者:钱蓓